最近医药圈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大药企都在忙着卖资产。
2025年:
- 4月13日,博雅生物拟出让博雅欣和80%股权;
- 4月12日,复星医药拟转让上海复健55%股权;
- 4月10日,莎普爱思拟转让莎普爱思大药房100%股权;
- 3月31日,浙江亚太药业拟转让绍兴兴亚药业 100% 股权;
- 1月17日,药明康德拟出售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
- 1月15日,广济药业拟转让湖北广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90% 股权;
- 1月13日,药明康德拟出售药明合联 7.17% 的股份;
- 1月3日,新华医疗拟转让山东新华昌国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55% 股权;
- 1月2日,和黄医药拟分别向金浦健服、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 35%、10% 股份;
- 1月1日,和黄医药拟向上海金浦健服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 45% 的股权;...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个例,而是行业集体行为。
企业不约而同都在做同一件事:把手里不赚钱的业务砍掉,而且动作一个比一个快。
为什么突然集体 “瘦身” ?
资金压力是绕不开的原因。
以复星医药为例,通过出售印度Gland Pharma股份回笼2.11亿美元,加上此前出售和睦家等资产的收益,累计回血超过10亿美元。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其高达230亿元的短期债务压力。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