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生物医药“链”式跃升:三大先导产业破浪前行,折射技术“快”实力 城市“聚”引力

    生物医药
    04/28
    22

    “上海与美国波士顿很像,有着特别好的生物医药技术转化生态。”曾在美国工作5年的上海科技大学教授陈佳,几年前创立了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原创研发碱基编辑技术的公司。

    波士顿被誉为“生命科学之城”,吸引了全球众多顶尖生物医药人才和企业。令人欣喜的是,上海正逐步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024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7个1类创新药、15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别占全国的17.5%、32.6%。海外授权许可交易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项目15项,交易额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排名全国第一。

    这背后,是上海坚持“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和行动。


    源头创新是“动力”

    我国首个在美获批上市的自研自产创新生物药特瑞普利,我国首个基因替代疗法药物“信玖凝”,全国获批上市的第一和第二个细胞治疗药物,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2米PET-CT,全球首个靶向洗脱支架系统……它们都诞生在上海。

    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正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按下发展“加速键”。

    4月上旬,我国首个基因替代疗法药物“信玖凝”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中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这款新药由上海信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技术。此前,全球只有8款rAAV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信玖凝”的上市,拓展了国产创新药市场新版图。

    4月下旬,上海药企君实生物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患者。作为以PD-1为靶点获批的国内首个单抗药物,特瑞普利此前已有11项获批适应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是目录中唯一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抗PD-1药物。

    源头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上海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突出,拥有64位生物医药领域两院院士,从业人员达28万人,基本形成了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研究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建成运行了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转化医学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有力支撑了前沿科学新发现;拥有35家三甲医院、6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5家拥有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了丰富优质资源。

    为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上海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去年7月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后,将瞄准基因编辑、mRNA、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未来赛道,力争在新靶点、新机制、新结构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加强大模型、核心算法、基础软件等攻关突破,推动临床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开放共享,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与应用示范场景,加速生物医药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

    创新生态是“沃土”


    创新生态是孕育创新成果的“沃土”。从公共服务平台到高质量孵化器,再到审评审批监管改革,上海正以全链条服务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君实生物副总经理张卓兵,见证了企业从“张江药谷”一间不到300平方米实验室成长为一家全产业链运营集团。“张江药谷”作为国内最早的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不仅为初创的君实生物提供了物理空间,还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当下,上海集聚了1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公共专业服务平台达100多个。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首选落户城市。

    近期,一名淋巴瘤患者在香港顺利完成CAR-T细胞治疗药品注射。不同于传统药品,细胞治疗产品作为“从血管到血管”活的药物,需提取患者白细胞,通过冷链运输到细胞工厂,制备和检测CAR-T细胞后,经深冷运输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不仅是全国首例CAR-T细胞治疗药品跨境运输使用,耗时不到48小时,更是上海首创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取得的重要成果。

    这款细胞治疗药品由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首席执行官陈星蓉对这一创举“最大的感受”,是真切体会到了上海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

    为加快创新药械进入医院使用,上海率先推出了“新优药械”目录政策,进入目录的创新药械能快速入院,尽早到达患者手中。去年7月,上海进一步明确“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个月内,以“应配尽配”原则入院配备使用。今年一季度,上海发布第五批“新优药械”目录,以简易程序纳入5个创新药械产品,并助力企业打开本地市场。

    生物医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也是上海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未来,上海将厚植生物医药创新土壤,让创新“根系”扎得更深,“枝干”长得更壮。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海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

    ↓点赞

    图片

    ↓在看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