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由皮肤、黏膜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发局限性水肿反应。其发病原因复杂,具有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根治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方面,常用的抗组胺药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皮质类固醇激素虽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极易复发,并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中药在荨麻疹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像桑叶、薄荷、防风和麻黄等中药材,常被用于荨麻疹患者的辨证施治。
启达力®荆防合剂源自中医古方荆防败毒散,经改良后采用现代制药工艺提取、加工、浓缩制成中成药制剂。它不仅保留了原方剂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功效,还具备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携带方便以及口感更易被接受等优点。前期研究已证实荆防合剂具有抗炎作用,且对皮炎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众多学者认为,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细胞失衡致使机体处于高致敏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从免疫角度深入探索荆防合剂在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滑动查看实验详情 ↓)
研究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5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C)、模型组(V)、荆防合剂0.5g·kg-1组(JF-L)、荆防合剂1.0g·kg-1组(JF-M)、荆防合剂2.0g·kg-1组(JF-H)。制备荨麻疹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取皮肤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p-JAK2/JAK2和p-STAT3/STAT3水平;取脾脏检测脾脏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亚群。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皮肤瘙痒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激发后瘙痒明显(P<0.01)。荆防合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瘙痒程度显著降低(P<0.05),抑制效果良好。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皮肤瘙痒程度的影响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脾脏指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
模型组脾脏指数比正常组明显升高,荆防合剂各剂量组则显著降低。模型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正常组,荆防合剂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显示出良好有效性。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脾脏指数和血清总IgE的影响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皮肤病理的影响
正常组皮肤结构正常。模型组表皮结构受损、增厚,真皮肿胀变形,有炎症细胞浸润等。荆防合剂各剂量组干预后,皮肤病理形态均有改善,表皮增厚减轻,真皮胶原纤维结构相对完整。
小鼠皮肤病理的影响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皮肤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模型组p-JAK2/JAK2和p-STAT3/STAT3水平高于正常组。荆防合剂不同剂量组p-JAK2/JAK2水平降低,中剂量组p- STAT3/STAT3水平也降低,趋于正常。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皮肤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模型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荆防合剂中、高剂量组则相反。模型组Th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Th2淋巴细胞比例升高,Th2/Th1比值升高;荆防合剂中、高剂量组变化相反。

各组间小鼠脾脏CD4+T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各组间小鼠脾脏Th1和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综上,荆防合剂对荨麻疹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为:可显著减轻荨麻疹小鼠的皮肤瘙痒程度,显著降低小鼠脾脏指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同时改善皮肤病理形态 —— 表皮增厚减轻,真皮胶原纤维结构更趋完整 。
荆防合剂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包含柴胡、前胡、羌活、独活、茯苓、荆芥、防风、川芎、枳壳等多种成分,在治疗荨麻疹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实验通过制备荨麻疹小鼠模型,从免疫调节的角度深入研究发现,荆防合剂对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来实现的。该研究为荆防合剂在临床上治疗荨麻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中药在荨麻疹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翔子,王西双,范建伟,等.荆防合剂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荨麻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20):5473-5480.
鲁药广审(文)第250427-01757号
主编:程国良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