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细胞癌治疗迎来一二线治疗相继突破。6月2日,罗氏与Jazz Pharmaceuticals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发表口头报告,联合公布了PD-1抑制剂+化疗药物组合Tecentriq(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单抗)+Zepzelca(Lurbinectedin,鲁比卡丁)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维持治疗的III期IMforte试验最新数据。研究证明,与单独使用Tecentriq维持治疗相比,这一组合显示出更为突出的疗效,不仅将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至13.2个月,更将死亡风险降低了27%。相关结果已同步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为该联合疗法向FDA提交的补充新药申请提供了关键依据。
作为ES-SCLC一线治疗的免疫基石药物,本次突破无疑为罗氏的Tecentriq市场地位再添一笔筹码,而对于Jazz pharmaceuticals来说,这一成果更堪称关键转折点,此前Zepzelca因ATLANTIS研究结果争议而备受质疑,甚至一度引发撤市请愿,如今成功扭转其市场争议,重获临床开发生机。

而就在同一天,作为SCLC新型二线治疗方案,安进公布了DLL-3/CD3双抗Imdelltra(Tarlatamab,塔拉妥单抗)的Ⅲ期DeLLphi-304试验结果,同步公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结果表明,对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相较标准化疗(SOC),展现出统计学和临床意义显著的总生存期(OS)改善,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0%,进一步确定了其在SCLC二线治疗的优势地位,有望转为获得FDA全面批准并进一步拓展到一线维持治疗领域,为临床治疗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01
SCLC:更少见却更凶猛的肺癌亚型
肺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非小细胞癌(NSCLC)和小细胞癌(SCLC)。其中,SCLC又分为局限期(LS-SCLC)和广泛期(ES-SCLC)阶段。前者指病变限于一侧胸腔,且能被纳入一个放射治疗野内,对应TNM分期I-III期;后者则指病变超过一侧胸腔,且包括恶性胸腔和心包积液或血行转移,对应TNM分期IV期。
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3%-15%,以侵袭性高、生长快、转移早、预后差为特征。虽较NSCLC的比例更低,病程发展却更为迅猛。约80-85%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处于ES-SCLC阶段,已经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只能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然而,虽然依托泊苷联合铂类药物一线治疗的总体缓解率>50%,大多数患者仍在短期内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 5%~10%,ES-SCLC患者的中位OS范围则仅为12个月左右。
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发展,多项III期研究已经证实,免疫联合化疗策略能为ES-SCLC带来显著的总生存获益。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小细胞癌临床指南(2025 v4),当前ES-SCLC的一线治疗正是以免疫联合化疗为核心,主要采取罗氏的Tecentriq 或阿斯利康的 Imfinzi(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卡铂 / 顺铂与依托泊苷为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则包括拓扑替康、伊立替康等化疗药物和安进的免疫药物Imdelltra。而这一策略的应用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8-2020年,四大PD-(L)1抑制剂O药(Opdivo)、K药(Keytruda)、T药(Tecentriq)、I药(Imfinzi)先后获批ES-SCLC适应症,PD-1药物联合化疗显示出接近70%的高应答率,为ES-SCLC治疗的带来突破性进展。而后,O药、K药相继被撤回ES-SCLC适应症,留下T药、I药仍然作为一线疗法。其中,Tecentriq与PD-L1蛋白结合,通过结合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上表达的PD-L1,Tecentriq能够阻断其与PD-1和B7.1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可能重新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更大的问题是,这种高应答率是建立在安全隐患之上。超过70% 的患者会出现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且可应答时间仍相对较短,仅能维持4-5个月,远远不够。当患者PD-1抑制剂耐药后,可选的有效二线疗法也并不多,这也是ES-SCLC预后差的直接原因。
迫于ES-SCLC二线疗法急切的需求,FDA在2024年5月通过加速审批的方式批准安进的Imdelltra上市,用于在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ES-SCLC患者。虽然填补了ES-SCLC二线疗法缺少靶向药的空白,实现客观缓解率(ORR)40%,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但无论在疗效、安全性,还是给药方式上,该药此前表现依然存在显著差距。
02
罗氏×Jazz:联用效果较单药大大提升
IMforte 研究(NCT05091567)是全球首个在ES-SCLC一线维持治疗中同时证实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取得临床意义改善的III期研究。试验共纳入660例患者,在接受四个21天周期的Tecentriq+化疗诱导治疗后,483例无疾病进展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Tecentriq单药组或Zepzelca+Tecentriq联合治疗组。
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 13.2 个月,较单药组的10.6个月提升2.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5.4个月,较单药组的2.1个月显著延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6%。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单药组,但大多数为1-2级。在3-4级不良事件中,同样也是联合治疗组更高,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包括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整体安全可控。
基于2019年确定的抗PD-L1疗法联合铂类化疗方案,通过在维持治疗中添加Zepzelca,这一联合用药方案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对于改善这种侵袭性强且预后差的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3
DLL3靶向药:改写二线治疗格局
与此同时,作为二线治疗,安进的双特异性抗体Imdelltra同样取得了关键进展。当前,复发性SCLC的推荐治疗方案多以拓扑替康等化疗药物为主。但在肿瘤复发进展后,大多数患者的体能状态和对传统细胞毒性治疗的敏感性与耐受性均显著下降,研究显示,SCLC复发后接受二线化疗患者的中位OS通常仅有4-5个月,亟待有效且可耐受的治疗策略,Imdelltra便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缺,以较化疗轻得多的副作用,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这是一款靶向DLL3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DLL3和T细胞表面的CD3,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T细胞,精准杀伤高表达DLL3的SCLC细胞。DLL3在约85%-96%的SCLC细胞中高度表达,但在健康组织中几乎不存在,这一特性使其成为SCLC理想的治疗靶点。
其III期DeLLphi-304试验在全球30个国家的166个中心进行,纳入 509 例一线铂类化疗失败的广泛期 SCLC 患者,对比 Imdelltra与标准化疗(拓扑替康、鲁比卡丁等)的疗效。结果显示:
总生存期(OS):Imdelltra组中位OS达13.6个月,化疗组仅为8.3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12个月OS率分别为53% vs 37%,Imdelltra使半数以上患者生存超过1年。
无进展生存期(PFS):Imdelltra组中位PFS为4.2个月,化疗组为3.7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29%;12个月Imdelltra组PFS率20%,而化疗组仅为4%,长期疾病控制能力显著领先。
客观缓解率(ORR):Imdelltra组ORR达35%,是化疗组(20%)的1.75倍,且完全缓解率(1%)为化疗组的10倍。
缓解持续时间(DOR):Imdelltra组中位DOR为6.9个月,化疗组 5.5个月;12个月DOR率41% vs 13%,疗效持久性优势显著。


安全性方面,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在Imdelltra组和化疗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3%和91%,但mdelltra组3级及以上事件发生率为54%,较化疗组的80%更低,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淋巴细胞减少症(4%)等。
此次 DeLLphi-304 的III期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和安全性,支持其成为 SCLC 二线治疗的新标准。
与此同时,安进还在积极拓展其联用方案,选中的则是ES-SCLC一线治疗中的另一位主力选手阿斯利康的Imfinzi。近期登记了一项III期头对头试验DeLLphi-312(NCT07005128),评估Imdelltra联用Imfinzi,与Imfinzi单药对比,结合铂类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在一线ES-SCLC患者中的疗效,该临床将于本月启动,计划入组330例患者,主要临床终点为OS。

去年,安进已经在一线ES-SCLC癌患者中启动了首项三期临床试验DeLLphi-305,在铂类药物+依托泊苷+Imfinzi的诱导治疗后,在维持治疗阶段,对Imdelltra联用Imfinzi和Imfinzi单药疗法进行对比,和本次公布数据的IMforte试验设计一致,而这一回的DeLLphi-312试验,显然进一步将Imdelltra前移至诱导阶段。
结语
ES-SCLC一线治疗一度从最早的顺铂+依托铂苷标准疗法,过渡到卡铂+依托铂苷,直到2019年多个PD-1/L1抗体药物相继在此领域取得突破,将一线中位PFS提升到5.1-6.9个月,中位OS提升到12.3-19.3个月,实现显著进展。二线治疗方面,此前的拓扑替康仅能让不足30%的患者获益,中位OS仅为8个月作用,同时耐受性差存在较强的血液毒性。近年来批准的Zepzelca和DLL-3/CD3双抗则将二线治疗的响应率提高到40%,中位生存期提高到10.8-15.2个月。可以预见,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的不断迭代,以及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如DLL3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将持续革新,从传统化疗的困境中突围,逐步迈向高效、低毒、个体化的新时代,最终让更多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与更高的生活质量。
引用: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1011-6/abstract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502099
https://www.roche.com/media/releases/med-cor-2025-06-03
https://www.amgen.com/newsroom/press-releases/2025/06/imdelltra-significantly-reduced-risk-of-death-by-40-i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
—END—
精彩回顾:
118亿!麻醉一哥“入编”央企
四代“药王”更迭史
躲过关税战,又来“封锁令”!
◆新康界广泛征集投稿,内容可涉及医药政策、研发动向、资本市场等产业相关话题,投稿请发送至(zhongsiqian@sinohealth.cn),请注明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请联系15814031370(微信同号)
2.“新康界”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新康界”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新康界”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