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大型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概率较高,该疾病的发病主要与血小板的活化、聚集、释放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引发急性肺动脉栓塞、静脉性溃疡等严重后果。当前,临床主要使用抗凝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会存在出血风险增加的情况。中医学将大型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归为“恶脉”“脉痹”等范畴,认为是湿热蕴结、寒湿凝滞导致脉络血液运行不畅,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本研究采用脉络舒通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显示,常规西药联合脉络舒通丸治疗大型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稳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增强治疗效果。
(滑动查看实验详情 ↓)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 67)。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脉络舒通丸,比较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
1、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

2、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治疗前2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素B2(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2。
3、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治疗前后下肢肿胀情况比较见图1;治疗前后脉道迂曲情况(小腿、小隐静脉)比较见图2。


4、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脉络舒通丸中包括12味中药,其中黄芪能消肿利尿、补气,水蛭能逐瘀散结,金银花能解毒清热,黄柏能清除燥热、解毒泻火,苍术能解郁燥湿、健脾,薏苡仁能排脓、止泻、健脾、散结、解毒,玄参能凉血清热、散结解毒、生津滋阴,当归能通便润肠、化瘀活血,白芍能止痛缓中、收汗敛阴,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共奏逐瘀散结、解毒清热、散肿养阴之效。
近年来,随着中医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脉络舒通丸中的水蛭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效果突出,金银花对内毒素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白芍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强血管扩张活性,在临床上已经被用于治疗多种血栓类疾病,而且已取得理想效果,该联合治疗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孟宪宇,吴刚,张永祥.脉络舒通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3,18(07):1019-1022.
主编:程国良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