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BioArtMED

BioArtMED

共发布文章:1342篇
  • NEJM丨肝样EPO作为红细胞增多症病因的鉴定
    前沿研究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是红细胞生成的基本调节因子。 EPO的表达受局部氧分压变化的严格调控。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其特征是红细胞生成过多。
    BioArtMED
    2025-05-19
    EPO 红细胞增多症 NEJM
  • Cancer Immunol Res丨抑制METTL3可恢复胃癌免疫治疗中PD-L1的表达和CD8+ T细胞的细胞毒功能
    前沿研究
    胃癌 (Gastric Cancer, GC) 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及癌症相关死亡原因。 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虽显著改善了晚期患者生存,但其疗效受限于肿瘤微环境 (TME) 中PD-L1表达情况及CD8 + T细胞浸润水平。 如何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成为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
    BioArtMED
    2025-05-19
    METTL3 CD8 PDL1
  • Ann Rheum Dis丨郑艺明/高枫/王朝霞/袁云团队揭示NXP2多肽可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新模型
    前沿研究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DM) 是一种以肌炎和特征性皮疹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核基质蛋白2 (NXP2) 是DM的特定自身抗原之一,携带抗NXP2抗体的皮肌炎患者常表现为严重肌无力和皮下钙化 【1】 。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郑艺明/高枫/王朝霞/袁云 教授团队在风湿病学期刊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以Letter形式发表了题为 The immune response to the dermato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gen nuclear matrix protein 2 can result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sitis 的研究论文。
    BioArtMED
    2025-05-1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肌炎 王朝霞
  • Adv Sci丨AI赋能从DNA复原3D人脸,推动生物识别技术革新
    前沿研究
    Difface采用对比学习和扩散学习等多模态技术,实现仅凭DNA序列即能精准生成3D人脸图像,标志着基因数据与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迈入全新阶段 。 据团队介绍,Difface不仅能够精准重建静态面部图像,还可结合个体表型 (如年龄、性别、体质指数) 进一步提高生成图像的真实性。 Difface的出现,为从遗传信息中直接复原个体面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现路径。
    BioArtMED
    2025-05-19
    DNA复原 DNA AI
  • Nature | LSD1协同WNT,强力驱动白血病分化
    前沿研究
    然而,是否可以将分化治疗作为 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 ) 乃至其他类型癌症的普遍治疗策略,仍有待深入探索。 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 团队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和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 ,共同在 Nature 期刊发表题为 Perturbing LSD1 and WNT rewires transcription to synergistically induce AML differentiation (干扰LSD1和WNT通路可重塑转录程序,协同诱导AML分化) 的文章。 LSD1与GSK3双重抑制协同诱导AML分化。
    BioArtMED
    2025-05-19
    GSK-3 急性髓系白血病 LSD1
  • Adv Sci | 血浆DNMT1活性可用于乳腺癌肿瘤负荷评估及新辅助治疗效果预测
    前沿研究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大难题 【 1, 2】 。 在过去数十年里,针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这其中新辅助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 3, 4】 。 DNA 甲基化由 DNA 甲基转移酶 (DNMTs) 介导,其活性的稳定性对细胞命运具有关键意义 【 5】 。
    BioArtMED
    2025-05-18
    乳腺癌 血浆 DNMT1
  • Cancer Discovery | 2010-2019早发及晚发癌症在美国的流行趋势:数据揭示的健康危机与应对策略
    前沿研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早发癌症 (通常定义为 50 岁之前确诊的癌症)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美国,某些癌症类型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例如胃肠道癌症 (如结直肠癌和胰腺癌) 、女性乳腺癌和子宫癌 【 1-3 】 。 然而,这些解释因癌症类型而异,且尚未有单一因素能够全面解释所有癌症类型的增长趋势。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早发癌症的风险, 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 NCI ) 的 Stephen J. Chanock 团队在 Cancer Discovery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rends in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in Early-Onset and Older-Onset Age Group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0–2019 的文章, 他们详细 分析了 2010 年至 2019 年美国早发癌症( 15-49 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并与 5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进行了对比 , 强调了早发癌症的复杂性和多因素驱动特征,呼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
    BioArtMED
    2025-05-18
    结直肠癌 早发
  • Adv Sci丨张骑鹏/朱景宁/张潇洋/李靓团队合作揭示缩宫素干预孤独症的关键 “时间窗”
    前沿研究
    缩宫素 (oxytocin) ,作为一种促进“社交”的激素,一直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治疗的“明星候选药物”。 2003年有研究首次报道了缩宫素可改善ASD或阿斯伯格综合征 (Asperger syndrome) 患儿的刻板行为,提示缩宫素对ASD的核心症状具有治疗潜力。 然而,2021年的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每天给予缩宫素喷鼻给药长期治疗未能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临床症状,这为缩宫素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挑战,因而亟待深入阐明缩宫素促进社交行为发育的关键期及其确切神经机制。
    BioArtMED
    2025-05-18
    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李靓
  • Cell Rep Med丨李疆/麦海强/陈秋燕揭示新型双阴(DN)Treg在免鼻咽癌患者TIL免疫治疗抵抗中的作用
    前沿研究
    自体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 (Tumor-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TIL) 免疫治疗是一种具有高抗原特异性、低副作用和安全性好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1】 。 李疆/麦海强/陈秋燕教授团队先前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TIL免疫治疗在晚期鼻咽癌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客观临床反应,并且回输TIL患者体内有持续抗肿瘤 (EBV抗原) 特异性杀伤T细胞的扩增 【2】 。 CD4+FOXP3+经典的调节性T细胞 (Treg) 通常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抑制作用,但鼻咽癌肿瘤组织的CD4+FOXP3+T细胞频率与患者的良好预后呈正相关 【4】 。
    BioArtMED
    2025-05-18
    CD4 EBV FOXP3
  • J Exp Med丨彭敏/李寅青团队合作揭示T细胞耗竭新机制
    前沿研究
    慢性病毒感染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免疫系统在机体抗感染和抗肿瘤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在慢性病毒感染条件下,由于病毒不能被彻底清除,病毒抗原的反复刺激导致T细胞进入一种功能异常 (dysfunction) 或耗竭 (exhaustion) 的状态。
    BioArtMED
    2025-05-17
    病毒感染 T细胞耗竭 李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