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道在 2025 年强势崛起为战略性靶点,多款新疗法已抵达关键里程碑。离子通道调节剂的获批数量节节攀升,加之研发资金不断加码,足见其炙手可热的地位。
第一季度,神经、心血管、疼痛、肿瘤及罕见病等领域的临床管线、首创新药获批和战略合作均捷报频传。
2025 年第一季度的重大进展展示了离子通道治疗类别的广度——从电压门控钠通道(Nav)与钾通道(Kv),到配体门控通道(P2X、TRP),再到氯离子通道(CFTR)。
下表汇总了在 2025 年第一季度达到重要里程碑的代表性化合物与靶点:
表 1. 2025 年第一季度取得显著研发进展汇总

这些进展表明,所有主要离子通道类别——钠通道(Nav)、钾通道(Kv)、钙通道(Cav)、氯离子通道(CFTR)、TRP、P2X 等——都已在不同适应症中“各显神通”。值得关注的还有新型作用模式:例如,临床前 PROTAC 降解剂已在细胞模型中快速清除 Nav1.7/1.8 通道,提示未来有望通过靶向蛋白降解开发“工具化合物”来精准调控离子通道。
癫痫与离子通道调节剂: 电压门控钠通道和钾通道仍位居癫痫治疗创新的最前端。
2025 年第一季度,Xenon 的 M型家通道激活剂 azetukalner(XEN1101)在癫痫领域推进了三项 Ⅲ 期临床:
两项针对局灶性发作
一项针对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局灶性发作的 Ⅲ 期顶线数据预计在 2025 年底公布,届时 azetukalner 有望作为首款 Kv7 调节剂递交 NDA。
作用机制: 通过增强神经元钾电流来稳定兴奋性,这一机制支撑了其在 Ⅱ 期试验中的强劲疗效与长期无发作率。
适应症扩展: 2025 年 Q1,Xenon 启动了 azetukalner 用于重度抑郁障碍(MDD)的Ⅲ期试验,呼应了 Kv7 通道增强可改善情绪障碍的日益充足证据。一项研究者发起的 MDD 早期研究已在 2025 年初报告积极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该药在抑郁症中的活性。

在钠离子通道靶向领域,癫痫项目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里程碑式进展。Praxis Precision Medicines 披露,其持续钠电流(persistent sodium current)首创新抑制剂 Relutrigine(PRAX-562) 在携带 SCN2A 或 SCN8A 基因突变的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患儿中完成的 II 期 EMBOLD 试验取得阳性结果:
>30 % 的受试者达到完全无癫痫发作;
相较基线,整体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下降。
罕见离子通道病:Dravet 综合征:2025 年初,靶向 Nav1.1(SCN1A)的反义核酸与基因疗法均取得重要里程碑。Stoke Therapeutics 的反义寡核苷酸 zorevunersen(STK-001)旨在上调 SCN1A 表达,已具备开展Ⅲ期注册试验的条件。2025 年2 月,Biogen 以 1.65 亿美元预付款获得该药在美国以外市场的权益,凸显其作为首个具疾病修改潜力的 Dravet 疗法的临床价值。Stoke 公布的最长两年Ⅰ/Ⅱ期数据表明,zorevunersen 可持续降低惊厥性发作频率约 50%,同时改善认知和行为功能,验证了通过修复钠通道缺陷实现治疗的新机制;Ⅲ期试验计划于2025 年第二季度启动。
与此同时,Encoded Therapeutics 的 SCN1A 基因疗法 ETX101(在解除此前的临床暂停后)亦重新推进,以另一策略恢复 Nav1.1 功能。反义寡核苷酸与基因疗法的并举,标志着 Dravet 综合征治疗正从单纯症状控制迈向针对病因的根本性干预,体现了罕见神经通道病领域的重大突破。
神经系统通道靶点的其他进展:在偏头痛和运动障碍研究中,离子通道仍是活跃的探索方向,例如 TRPM3 被用于揭示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虽然这些适应症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尚无新药获批,Kv3 通道调节剂(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症状或听觉障碍)和 T 型钙通道阻断剂(治疗失神性癫痫等)的研发势头依旧强劲。此外,GABAA 受体调节剂(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也呈现渐进式进展——小野药品正于日本推进一款 GABAA 离子通道调节剂。总体来看,由于离子通道调制能够精准纠正异常的电信号传导,神经系统疾病仍是受益最显著的治疗领域。
2025 年第一季度在疼痛治疗领域意义重大,迎来了数十年来首个非阿片类镇痛药的获批,并在多个靶向伤害感受离子通道的方向取得进展。
2025 年 1 月 30 日,美国 FDA 批准 Vertex的口服 Nav1.8 高选择性抑制剂 suzetrigine(VX-548)用于中到重度急性疼痛,商品名 Journavx。这是二十余年来首个全新的急性疼痛药物类别。Ⅲ 期临床结果显示,VX-548在拇囊炎切除术和腹壁整形术后的疼痛模型中,相较安慰剂可显著降低疼痛评分,起效迅速且耐受性良好。专家普遍认为,这一选择性 Nav1.8 阻断剂为急性疼痛管理提供了急需的、无成瘾风险的替代方案。Vertex 正将 VX-548 的适应症拓展至慢性疼痛,计划于2025 年晚些时候启动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性疼痛的Ⅲ 期试验。VX-548 的批准不仅验证了 Nav1.8 作为疼痛靶点的可行性,也展示了通过阻断感觉神经元离子通道以源头抑制疼痛信号、从而应对阿片危机的潜力。
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1.7 长期被誉为治疗慢性疼痛领域的“圣杯”靶点,2025 年第一季度相关研究再度提速。Xenon 的核心候选药物 XEN1701 已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所需的全部前期研究,计划于 2025 年第三季度启动Ⅰ期临床。Nav1.7 具有坚实的人体遗传学验证--其功能缺失突变可导致先天性无痛症--因此,一旦成功抑制该通道,或将催生一类不具成瘾性的新型非阿片镇痛药。除小分子外,其他针对 Nav1.7 的策略亦在推进。Dogwood Therapeutics 的 Halneuron(河鲀毒素 TTX 制剂)已于 2 月进入 Ⅱb 期临床。TTX 为海洋来源毒素,可强效阻断外周 Nav 通道(包括 Nav1.7),且不穿越血脑屏障,因而能够在避免中枢神经副作用的情况下抑制外周疼痛信号。Halneuron 先前在 Ⅱ 期肿瘤疼痛研究中已显示疗效,本季度亦已在化疗诱导性神经性疼痛(CINP)Ⅱb 期试验中完成首例给药,期中数据预计于 2025 年底公布;若结果积极,Halneuron 有望成为 FDA 批准的首款 CINP 治疗药物,填补当前空白。行业对 Nav1.7 的攻坚并不限于阻断活性(小分子、TTX),也扩展至基因沉默途径: 如 Navega Therapeutics 等公司正在开发 CRISPR-介导的 Nav1.7 抑制剂。Channel Therapeutics 本季度报告,一款实验性 Nav1.7 抑制剂在啮齿动物神经阻滞模型中(热痛与机械痛测试)提供的多日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此类钠通道阻断剂通常表现出状态依赖性阻断(偏好失活状态),已通过电压钳实验得到确认。当前构效关系(SAR)优化工作仍在进行,药物化学家通过调节脂溶性与门控特性,提升对各 Nav 亚型的效力与选择性,并通过取代基的微调避免hERG 毒性等不良属性。
关于 XEN1701 的已知信息与仍待阐明之处可总结如下:
a. XEN1701 是一款具有高度状态依赖性的 Nav1.7 选择性阻断剂,开发目标聚焦于慢性神经病理性与炎症性疼痛。Nav1.7 的致病学有效性已获人类遗传学充分验证,然而此前多家大型制药公司(如 Pfizer、Boehringer Ingelheim、Amgen、Vertex 等)的候选药在临床阶段均折戟沉沙(心血管副作用是主要原因)。Xenon 试图通过更严格的状态依赖阻断和对外周/中枢暴露比例的精细调控,减少因靶点过度抑制而引起的嗅觉减退,心血管副作用或中枢麻木等不良反应。
b. 在尚未同行评议的演示材料中报告显示,口服给药的 XEN1701 能在啮齿类保留神经损伤模型和完全弗氏佐剂(CFA)炎症模型中显著逆转触觉痛觉过敏;在安全性方面,作用于 Nav1.5 与 Nav1.6 的安全边际均超过 50 倍。尽管这一结果令人鼓舞,但动物模型的积极数据并不总能转化至临床,仍需保持审慎态度。GLP毒理试验迄今未见明显警示信号,hERG 及犬体外心电监测亦未显示 QT 延长风险;然而,真实的心脏安全挑战将出现在首次人体多次给药阶段。
c. 与早期追求千倍选择性而牺牲效力的 Nav1.7 方案不同,XEN1701 采取约百倍选择性的策略,并通过更低的 IC50 保证药效强度。犬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其半衰期约 4–6 h,可支持一日两次给药:既能维持镇痛浓度,又便于在出现麻木等不耐受时迅速停药。与此同时,Xenon 还布局了机制互补的 Kv7 激活剂 XEN1120,以备 Nav1.7 方案未达预期时作为替补进入疼痛管线。
TRP家族通道正日益成为疼痛、偏头痛及其他感觉障碍领域的药物研发焦点。其中,Biohaven 的 BHV-2100 是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 TRPM3 拮抗剂,用于治疗急性偏头痛。该药在 2024 年末启动了关键性Ⅱ期试验,拟在约 575 例受试者中比较 75 mg 与 150 mg 两个剂量对照安慰剂的疗效与安全性。鉴于 TRPM3 已被证实参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且Ⅰ期试验安全性良好,这一Ⅱ期试验(预计 2025年晚些时候读出)将成为验证其作用机制的关键节点。相较之下,TRPA1 拮抗剂的临床前景仍具不确定性。Eli Lilly报告称,其口服 TRPA1 阻断剂 LY3526318 在骨关节炎疼痛和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试验中未能显著减轻疼痛,仅在慢性下背痛中呈现数字层面的改善,同时观察到一过性肝酶升高的安全性隐患。这一结果凸显了 TRPA1 阻断策略向临床转化的困难,尽管更具选择性的化学骨架及患者分层方案正在被进一步探索。TRPV 通道亦受到关注。Actio Biosciences 的 TRPV4 抑制剂 ABS-0871 针对罕见的离子通道病 Charcot–Marie–Tooth 2C 型,目前已获得 FDA 孤儿药及罕见儿科疾病资格认定,反映其在该遗传性神经病中的潜在临床价值。与之形成对比的是,TRPV1 拮抗剂(辣椒素受体阻断剂)因靶向相关的高热副作用长期受限,2025 年第一季度并无新药进入临床;在神经性疼痛研究中,外用辣椒素(激动剂)仍被用作工具化合物而非治疗选项。
嘌呤能 P2X 受体:嘌呤能 P2X 受体的临床开发持续成熟。P2X3 拮抗剂 gefapixant(默沙东)已于 2023 年底获 FDA 批准,用于难治性慢性咳嗽。虽然 2025 年第一季度未见新的咳嗽药物里程碑,但多家公司正推进后续 P2X3/P2X2/3 化合物(如 Afferent 的 sivopixant、盐野义的 eliapixant 等正在临床试验阶段),针对 P2X3 的生物大分子也处于更早期开发。学术界亦对 P2X7 受体(炎症)及 P2Y 受体(血栓与血小板功能)展开研究,惟本季度尚无重大进展报道。葛兰素史克的 camlipixant(BLU-5937)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 P2X3 抑制剂,源自 2023 年以 20 亿美元收购 Bellus Health 的交易,现已进入覆盖美国、欧洲和中国的Ⅲ期 CALM-1 与 CALM-2 试验。尽管本季度尚无Ⅲ期数据公布,该项目展示了离子通道药物在非疼痛类感觉障碍(难治性咳嗽)中的开发范式。若获批准,camlipixant 可能成为首款通过阻断 ATP-介导的 P2X3 信号、去敏化气道传入神经而抑制病理性咳嗽的药物。
总而言之,2025 年第一季度疼痛治疗领域迎来范式转变:长期被寄予厚望的离子通道镇痛剂(如 Nav1.8、Nav1.7 及各类 TRP 通道拮抗剂)终于在临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业内专家指出,慢性疼痛和炎症性疾病的管理正日益依赖离子通道阻断剂,尤其是电压门控钠通道抑制剂,它们正逐步替代阿片类药物;这一趋势已得到监管批准与临床疗效数据的有力支撑。
电生理科学研究部成立于2010年,优化和验证了120+离子通道表达的细胞系,并积累了15年利用膜片钳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丰富经验。目前团队超过40人,硕博占比达30%以上,拥有15套手动膜片钳设备,1台Sophion Qpatch48X设备,一台FLIPR设备。可提供包括但不限于hERG assay,心脏安全性评价服务,体外成瘾性评价,Nav1.8 channel检测等多种技术服务,作为电生理实验方面的专家,爱思益普可以针对客户感兴趣的靶点提供方案设计和技术服务,凭借手动膜片钳、自动膜片钳Qpatch和基于荧光的高通量FLIPR系统为主的快速筛选平台,帮助加速离子通道相关靶点的潜在药物发现,检测过程中实现高效、高质量、专业判断与指导,助力离子通道为靶点的药物发现。

如您对电生理平台相关业务感兴趣
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